凃京威:教廷「兩個中國」政策對台灣的意義

Iklan In-Feed (homepage)

Hello friends social networking, on this occasion the admin wants to share an article entitled 凃京威:教廷「兩個中國」政策對台灣的意義, we have made good, quality and useful articles for you to read and take information in. hopefully the post content is about 台湾, which we write you can understand. Alright, happy reading.
20210731

◎ 凃京威

教廷是中華民國(台灣)唯一的歐洲邦交國,雖然教廷的重要性不及於美國、日本、印度等大國。然而,不少學者認為,教廷的外交選擇對中南美洲天主教國家有示範效果,因此,中華民國(台灣)為了保住僅有不多的邦交國,穩固與教廷的邦誼,仍然是重要的外交工作。

一九九七年中共首度提出與教廷建立外交關係的兩個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必須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一九九九年教廷首次正面回應,當時教廷代表對國際媒體說,教廷與中共建交的問題「只是搬遷大使館的問題」,言下之意,教廷在兩岸間的外交選擇,並不涉及斷交問題,只是面對「兩個中國政府」教廷要選擇哪個而已,這也是教廷一貫看待兩岸爭端的立場。






教廷在兩岸間的外交選擇,並不涉及斷交問題,只是面對「兩個中國政府」教廷要選擇哪個而已,這也是教廷一貫看待兩岸爭端的立場。(AP)

其實,早在一九四○年代教廷與中華民國建交過程,就曾經面對過兩個中國的麻煩。一九四二年教廷選擇與南京汪精衛政府建交,然而同年接受重慶蔣介石政府派任駐教廷公使,教廷在國際間擺平兩個中國的手腕,值得玩味。

一九五○年代以後,教廷也是最早在國際間主張「兩岸分屬兩個中國」的國家。一九六五年教宗保祿六世在聯合國演講,建議聯合國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同時保有中華民國的會籍及權利,公開表述教廷對「兩個中國」政策的支持。

即便二○○○年國際間一面看好中共崛起,許多國家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共建交,教廷也沒有放棄對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承諾。直到今日,持續接受中華民國派大使、繼續營運在台北的駐中國大使館(Apostolic Nunciature to China)。

教廷信守對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承諾,同時也基於兩個中國政策的立場,開展與中共的雙邊磋商。為回應教廷對台灣的善意,台灣應善待教廷為促進教會合一及教會安全,而與中共積極磋商的努力,共同呼籲中共鬆綁宗教限制,給予人民信仰自由的權利。我們也不應把教廷僅僅視為維護與中南美洲國家邦誼的工具,更應嘗試理解教廷基於基督宗教信仰,而倡議的和平、友愛、人道及生態保育。運用台灣逐漸受到各國重視的外交實力,協助教廷的國際工作日臻完善,也促進我們與教廷的外交關係具體深化。

(作者著有《教廷外交:如何面對分裂與主權爭議國家》等論文,台南市民)

——自由时报



That's the article: 凃京威:教廷「兩個中國」政策對台灣的意義
Thank you for visiting my blog, hopefully it can be useful for all of you. Don't forget to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so they also know the interesting info, see you in other article posts.

You are now reading the article 凃京威:教廷「兩個中國」政策對台灣的意義 with link address https://socialnetworkingupdate.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_52.html

More Articles

#Advertisement

Post a Comment

Mas Bago Mas l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