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申申:谁需要敌人 谁需要战争

Iklan In-Feed (homepage)

Hello friends social networking, on this occasion the admin wants to share an article entitled 陈申申:谁需要敌人 谁需要战争, we have made good, quality and useful articles for you to read and take information in. hopefully the post content is about 真相, which we write you can understand. Alright, happy reading.

文 / 陈申申



谁需要敌人?谁需要战争?

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了,和平到来了。全国人民都在期待着民主宪政,期待着经济发展。

可是,有人为了抵制民主宪政,确立党国体制,需要敌人,需要战争。

是谁?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

毛泽东要抵制宪政,并不容易。

实行宪政,是鸦片战争以后经过一百多年形成的中国社会的普遍愿望。刚刚在反对独裁的声浪中推翻了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毛泽东不能一掌握政权就公开抵制民主宪政。为了确立党国体制,毛泽东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敌人,参与战争。

如果没有大敌当前,如果没有强敌压境,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党政军一体化的党国体制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毛泽东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党国就必须让位于宪政。

共产党里实行严格的党的纪律,"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为什么党员都会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是为了战胜敌人,赢得战争。

在党的纪律之下,连党中央都有上级,那就是党中央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党的中央委员会不是根据党章选举产生的,而是毛泽东指定的。为什么能容忍毛泽东如此大权独揽?还是为了战胜敌人,赢得战争。

在战争中,共产党建立起了党政军一体化的政府管理体制,即党国体制。一切服从党的领导,一切服从政府。党就是政府,政府就是党。为什么人们会拥护共产党,拥护政府,拥护毛泽东?仍然是为了战胜敌人,赢得战争。

因此,战争虽然结束了,为了确立党国体制,毛泽东却仍然需要敌人,需要战争。没有敌人,就编造一个敌人。没有战争,也要找机会参与战争。


美国为什么变成了敌人


"敌人"很快就被找到了。这就是美国。

美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敌人"。

其一,这个"敌人"足够强大。敌人不强大,不足以让中国社会感受到亡国的危险。没有亡国的危险,就不会承认毛泽东至高无上的权力。

其二,这个"敌人"足够安全。美国不会象二战中的日本那样侵略中国。挑战美国,毛泽东完全没有亡党亡国的担心。

其三,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战胜"。美国不会入侵中国领土。所以,毛泽东就一定能够取得"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伟大胜利"。

可是,那时候美国帮助中国打败日本侵略的记忆还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脑子里。美国的影响,不仅在社会各界中,同时还在共产党里,连毛泽东本人都曾经亲自写文章赞扬美国。反美,需要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

朝鲜战争爆发了。

朝鲜战争立刻被毛泽东描绘成美国侵略中国的前奏。一个弥天大谎出现了:如果不能在朝鲜战场上获得胜利,美国就会象当年的日本,入侵我国的东北,然后进犯全中国。

在铺天盖地日复一日的宣传下,中国社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对美国的感谢渐渐消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遍全国城乡。


毛泽东从来不相信自己编造的战争谎言


朝鲜战争结束,毛泽东如愿以偿。毛泽东成了中国人民心中能够打败美帝的最大的民族英雄。

美国要入侵中国的弥天大谎,被中国社会接受。毛泽东高于一切的权力也被中国社会接受。

朝鲜战争以后,为了巩固党国体制毛泽东继续他的美国将要进攻中国的战争谎言。可是,只要看看他的行为就可以知道,毛泽东从来不相信自己编造的战争谎言。

真正的战争,社会上一定会有战争景象。可是,在毛泽东掀起的反美浪潮之下,我们看到了什么?对比一下抗日战争,就清楚了。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迫使全国上下全力以赴地和日本作战。国共两党放下了十年内战的血海深仇,携手抗日。共产党放弃了土地革命。各路军阀都停止了内战,一致外对。富人穷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才是真正的战争压力下的社会景象。

可是,在反美的浪潮下,毛泽东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在城市实行公私合营,剥夺私人财产,取消市场经济。

很显然,这不是在抵御外敌,而是在铲除宪政的经济基础。

我们过去只看到有人在战争中借机发战争财。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没有战争,毛泽东也能借口战争巧取豪夺,掌握对全国所有财富的支配权。

抗日战争时期,各党各派团结一致。各行各业齐心协力。

可是,在反美热潮中,毛泽东团结了谁?民主党派都被改造成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右斗争把大批知识分子送进劳改农场。庐山会议后,党内有不同意见的人都成了敌人。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各党各派都可以直言不讳的批评政府。接受党外人士的批评建议,在当年的共产党里也是引以为荣的。

可是,在反美的热潮中,毛泽东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专制统治。其专制的程度让专制统治的理论概念都要重新定义。

过去,在阶级对阶级的专政之下,地主欺压农民,农民还可以选择东家。资本家欺压工人,工人还可以选择老板。

在党国体制下,毛泽东的专政不是阶级对阶级的专政,而是一个人对所有人的专政。党国体制的本质,就是一个人的专制体制,是一种奴隶制度。这里只有一个东家,只有一个老板,就是毛泽东。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是他的奴隶。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的每一个人,毛泽东都可以"不投降,就叫你灭亡"。

文革开始,毛泽东反对美帝侵略的宣传达到了最高潮。毛泽东巩固个人专制的行为,也达到了极点。

毛泽东在文革初期就宣布,党内有两个司令部。就党章来说,毛泽东是在公开的分裂党。就国法来说,毛泽东是在公开的分裂国家。毛泽东把整个党和政府都看成了他实行个人专制的障碍。真的大敌当前,毛泽东敢这样做吗?

文革中,在毛泽东的指挥之下,各级党政机关瘫痪,工厂停工,铁路中断。毛泽东的行为就象是一个敌人派来的奸细。真的大敌当前,毛泽东敢这么做吗?

文革中,在毛泽东的操纵之下,军队的高级将领纷纷被捕入狱。士兵接到命令"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任凭不法分子抢夺军队的武器弹药。毛泽东肆无忌惮地瓦解军队士气,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真的大敌当前,毛泽东敢这么做吗?

文革中,毛泽东挑起武斗,导致全面内战。武斗的战场上,不法分子用抢来的武器,一天就能打出数以万计的炮弹。死的都是平民百姓。那些祸国殃民的指挥武斗的坏人还都成了中南海的座上宾。为了个人的权力,毛泽东明目张胆地和犯罪分子混作一团,来向各级党政机构夺权。真的大敌当前,毛泽东敢这么做吗?

面对毛泽东说的战争威胁,可以有两种推断。

其一,没有战争威胁。毛泽东在撒谎。

其二,真的有战争威胁。那么毛泽东就是敌人派来的奸细,故意搞破坏,想让中国人打败仗。

请每个人自己判断。


二战后的世界共识


毛泽东一直在说的要准备打仗,从来就不是为了抵御美国入侵,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为了说明这一点,就需要首先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格局。其中有三个显而易见的特征。

其一,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全球共识。二战以后,美国和苏联都在以高度的警觉防止世界大战。特别是不能发生核战争。

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各国,包括苏联都吃尽了苦头。武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出现了核武器。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不会有胜利者,只会是人类文明的毁灭。

因此,二战的结束,意味着通过战争和领土扩张来获得利益的帝国主义时代已经结束。从此以后,帝国扩张的主要方式改变为以技术进步为根本动力的新兴市场的扩张。

战争只能带来毁灭。市场扩张,却能带来比以往任何战争都大得多的利益。市场扩张,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就这样到来了。中国直到文革结束后才真正认识到这一点。

其二,为了避免发生直接的冲突,在美苏之间建立起了宽广的缓冲地带。只要美苏两国不直接交战,就不会有世界大战。

欧洲和亚洲都是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在美苏的对峙中,中国的地位只是亚洲缓冲地带中的一个国家。

其三,美苏争夺的重点在欧洲,而不是在亚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都经常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中。

处在缓冲地带的各国的政治力量都希望仰仗美苏两大国的力量来谋求自身的利益。比如说北朝鲜想仰仗苏联来实现统一,而南朝鲜则想仰仗美国来实现统一。如果一味地满足他们,区域的冲突就会逐步升级成为全面冲突,导致世界大战。如果不满足他们,就可能在区域冲突中失去这些政治力量的支持。

所以,每次区域冲突,都是美苏两国面临的难题。既要争取更大的利益,又要防止区域冲突引发世界大战。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苏两国的这种政策取向。

比如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曾经是国共两党争执的调停者。中共一直在谴责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美国也确实和国民党政府有更密切的关系。但是,美国也一直在限制对国民党政府的军火供应,还曾经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迫使国民党政府暂时停止了对解放军的进攻。

再比如说,美国从未放弃与中共保持良好关系,甚至不惜为此得罪蒋介石。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美国的大使馆留在了南京,准备和中共接洽。与此同时,苏联的大使馆却跟随国民政府搬迁到了广州。请问,谁对中共更友好?是美国,还是苏联?若不是毛泽东一定要"别了,司徒雷登",中美关系在当时就可能出现改革开放后才有的全新局面。

还有,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一直坚持"有限战争"的底线,不仅不轰炸中国内地,对于要不要轰炸鸭绿江大桥,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都争论不休。蒋介石希望派军队参加朝鲜战争,也被美国拒绝了。

如此等等。

在苏联方面,斯大林一直在支持中共。可是,斯大林对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的期待常常超过对中共的期待。在国共内战时期,斯大林不仅不相信中共会胜利,甚至不愿意看到中共在全国的胜利。因为斯大林害怕中共的胜利会引发世界大战。

苏联对朝鲜战争的态度是犹犹豫豫,出尔反尔的。最初,斯大林反对金日成开战,后来又同意了。

斯大林曾经承诺派苏联空军支持中国的志愿军入朝作战。可是在志愿军出兵时又反悔了。后来派了很少的空军,还是秘密的。苏联的理由简单明确:不想和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特别需要说到的是,苏联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没有行使否决权来阻止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队进入朝鲜与中国的志愿军作战。

此后,为了解放台湾,中共想得到苏联空军的支持。这遭到了苏联的断然拒绝。理由还是不愿意和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总的来说,美国和苏联都在小心翼翼的防止地区冲突引发世界大战。

况且,中国地处亚洲,朝鲜只是亚洲的一个小国,都不是必争之地。美国和苏联争夺的重点在欧洲,都不会为了亚洲的区域冲突全力以赴。


毛泽东的战争渴望


防止世界大战的世界共识,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很显然,毛泽东完全在这样的文明之外。

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毛泽东当然不会承认当今时代已经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

在毛泽东的眼里,第一次世界大战造就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十三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战争的前景如此光明,为什么要拒绝呢?

毛泽东的一切成功都来自战争。毛泽东晚年直言不讳地说,他要感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没有战争,就没有毛泽东。他渴望战争。他渴望在更大规模的战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毛泽东要称霸全世界。用他的话来说叫做"解放全人类"。

毛泽东坚信"武装夺取政权"。他还没有发起全面进攻,仅仅只是因为没有准备好。

毛泽东要在全世界展开他的游击战争。支持东南亚的反政府武装,援助非洲,都是他的游击战的一个部分。

毛泽东要在全世界实施他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大城市的战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都是他眼中的农村。美国,苏联,欧洲,日本,都是他最后要夺取的大城市。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文革的实质是毛泽东"解放全人类"的战争准备。

为了防止世界大战,美苏两国都在认真的实行自我约束。美国的"有限战争",苏联的不希望中共取得全国胜利,都是这种自我约束的实际表现。

但是,在毛泽东眼里,美苏两国的自我约束恰恰证明了美帝的腐朽和苏联的软弱。

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时,苏联刚刚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的世界普遍认为苏联已经超过了美国。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认为,事实证明通过和平竞赛苏联可以战胜美国。毛泽东反驳赫鲁晓夫,既然已经超过了美国,为什么还不主动发起军事进攻呢?

进而,毛泽东对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他的核战略。准备死一半人,和美国打核战争。毛泽东的核战略立刻遭到了的强烈反对。

欧洲国家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争蹂躏。二次世界大战中,各次重大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常常都数以百万计,还有成百上千的坦克和飞机。一座座城市在战火中毁灭。欧洲人口锐减。经历了这样残酷的战争,谁还会愿意再来一遍?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防止核战争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毛泽东亲身经历的二次世界大战是小米加步枪的游击战。面对日本军队的大举进攻,按照游击战的打法,最常见的就是躲起来,躲进小城镇,躲进农村,躲进山区。直到二战结束,共产党只有毛泽东说的几十万条枪,没有飞机,也没有坦克。

虽然都是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其他地方的战场和中国战场完全不一样。在中国,正面战场和游击战又完全不一样。二战中,毛泽东只有游击战的经验。

在欧洲各国领导人的眼睛里,毛泽东完全没有现代战争的经验。毛泽东对未来战争的设想要么是是出于无知,要么就是在发疯。

在毛泽东的眼睛里,苏联和东欧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在向西方帝国主义投降。在以后的中苏论战中,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都是毛泽东说的"修正主义"。从那以后,中苏关系渐行渐远,直到剑拔弩张。

失去了苏联的支持,毛泽东的帝国野心,就只能靠自己了。

没有人要进攻中国。但是,毛泽东还是要全力以赴的备战,为党国在全世界的扩张做准备。


谁是胜利者


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带到来了。这不是哪一位政治领袖英明决策的结果,而是普遍的深入西方社会基层的世界共识,是世界潮流。

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可是世界还没有美好到可以没有战争。战争威胁依然存在。和平,时时刻刻都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一方面,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旋律,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战争,各国都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来发展军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和平的保障。

做得好,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经济成长可以为军事力量提供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军事力量的成长不仅可以保卫国家,还可以加快发展新技术,推进经济成长。

做不好,落后的经济就是军事力量成长的障碍。军事力量的发展又会耗尽国家的财富,让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更加落后。

和平发展的时代里,国际竞争是超越国界的市场竞争,是经济和军事力量提升速度的竞争。这是一种和平的竞争。谁能做得更好,谁就是这个时代的胜利者。

二战结束到现在,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经济和军事力量成长的根本动力都是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来源是什么?是个人的创造性。

所以,能够尊重个人创造性的国家就能发展。扼杀个人创造性的国家就一定衰败。

很多人都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军费太高。其实,美国的军费也很高。两者的差异不在军费高低,而是美国更加尊重个人的创造。因此,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提升速度更快。想一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火箭的设计,是工程师在监狱里完成的。这样对待知识分子的国家怎么能进步?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通过科技发展获取了丰厚的市场收益。对比苏联的解体,让全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不仅战争无利可图,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军事力量也是不可取的。

再看中国。

知识分子无疑是最具个人创造力,同时也最不愿意做奴隶的人群。

可是,在党国制度下,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是奴隶主。毛泽东不仅把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奴隶,还要让每一个人都心甘情愿的做奴隶。他要把所有"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全部消灭。

毛泽东像发了疯一样的迫害知识分子。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迫害,绝不是要打击少数人,而是要摧毁整整一代人。不仅是要摧毁整整一代人,而且要连根拔除,包括他们的学生和后代。

如果奴隶制度下也能发展现代经济和现代军事,现代政治经济制度就根本不会出现了。毛泽东的失败是必然的。

毛泽东在世时,大陆天天喊解放台湾,台湾天天喊反攻大陆。可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能力发起军事进攻。海峡两岸实际上就是在和平竞争。

毛泽东用十亿人口大国的全部资源竭尽全力扩军备战,准备攻打台湾。备战拖垮了经济,全国老百姓都在贫困线上挣扎。牺牲经济成长,是不会有现代军事的。军事技术一天比一天更落后。

台湾的人口不到两千万。与近十亿人口的大陆对抗,战争压力之大和军费之高都可想而知。结果是小小的台湾不仅防止了大陆的军事进攻,还实现了经济起飞。

海峡两岸,谁输谁赢,清清楚楚。

台湾的成就不仅是台湾的,还推动了大陆的改革开放。

中美建交,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提。改革开放中,西方的投资和技术是中国经济成长最强大的动力。历史再次证明,美国从来就没有打算吞并中国领土。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对中国来说,美国和西方国家不是战争威胁,而是发展动力。

毛泽东为了他一个人的权力,把美国说成是中国的敌人。实际上,毛泽东自己才是这个国家的敌人。

国共内战结束时,全国欢天喜地。人人都以为战争过去了,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毛泽东站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道义制高点上,发动政治运动,人为制造大饥荒,死去的人数超过了国共内战,超过了抗日战争,超过了瘟疫,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所有灾难的总和。

毛泽东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党国体制的存在,是以牺牲国家的现代化和无数生命为代价的。按照毛泽东的路线走下去,即使没有战争,这个国家也会因为不惜一切代价的扩军备战而倾家荡产。


回顾历史,毛泽东的罪恶历历在目。一个人要做坏事不奇怪,奇怪的是,毛泽东做坏事能做得这么理直气壮,这么持续不断,这么规模巨大。其中的原因在哪里?

原因就是毛泽东的战争谎言。他做坏事,总是在说敌人要来了,要保卫国家。多少人在毛泽东面前低头认错,不是因为他们有错,而是因为他们认为毛泽东在保卫国家。他们情愿自己忍受屈辱,也不反抗。

战争谎言,是套在中国人身上最沉重的精神枷锁。

回归真相,毛泽东的党国体制就会土崩瓦解。光明的中国,宪政的中国,将从这里开始。


2021年7月30日




That's the article: 陈申申:谁需要敌人 谁需要战争
Thank you for visiting my blog, hopefully it can be useful for all of you. Don't forget to 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so they also know the interesting info, see you in other article posts.

You are now reading the article 陈申申:谁需要敌人 谁需要战争 with link address https://socialnetworkingupdate.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_30.html

More Articles

#Advertisement

Post a Comment

Mas Bago Mas luma